查看原文
其他

爱屋及乌,难得糊涂

2016-08-07 步绾 当代作家


  

原创文章丨稿费你做主


下班回到家,厨房台板上有两条挺大的白鱼,用搪瓷盆子盛着,鳞、腮、肚已经弄得干干净净。先生说是妹夫钓的,婆婆刚送过来,晚上就烧了吃,新鲜。


不说我也知道是婆婆。婆婆是学护理的,对入口的东西格外精心,但凡和吃沾边,比如食材、器具之类,她总是能收拾得洁净无比。家里几个娃小的时候,常爱把玩具舔得满是口水,婆婆最少一周清洗一遍那些玩具。


其实婆婆算不上规整细致的人。二老的那个小窝,许多零乱老旧的大小家什,一直是原样摆着,多年都没挪过地方,也没有分门别类整理的习惯。有时我们在家里手头想找点什么,婆婆常翻箱倒柜也寻不着,便烦恼自己记性越来越差。我们实在不忍她找得辛苦,连忙说不用了不用了。


她大多数地方都很节省,可总是丢三落四地掉了钱,或者被小偷盯上。一辈子也没多少积蓄,公公常抱怨她不会过日子。




做媳妇的大都有婆婆。常见的婆婆或者一生辛劳节俭,对儿孙掏心掏肺地好;或者强势麻辣,在家里说一不二;或者知书达理,于家政却高高挂起。无论怎样,婆媳相处之道,始终是中国人最难调和的关系之一,聪慧如林徽因,也一样使心憋气。网上不知道多少吐槽奇葩婆婆的文章,似乎蒙冤受屈的小媳妇比封建社会还多。其实不然啦,清官都难断家务事,只是所谓的“恶婆婆”都不会上网,更不会去曝家丑。


我不去看这些。女孩子迟早要认识到一点,婚姻不是爱情,你嫁的始终是一个家庭,而不是一个人。80后独生子的家庭更是如此,因为唯一,父母对他的依赖更甚,势必与你的小家庭联系将更为紧密。


我和婆婆相处了二十多年,住得一直比较近,心理距离也曾经很远。随着自己人生态度的成熟,一年一年老去的婆婆越来越面慈心善,她细处入微的关怀,让我这个常年缺失母爱的大孩子,像冬天怀里揣上了暖炉,生出洋洋如春的感激。


婆婆是个很有意思的人。想来想去还是觉得这个词比较恰当,很有意思。她是我见过的最不操心的女老人家,基本上不想三天以后的事,只专注于眼前的工作和家人温饱。对儿女从来没什么要求,能把日子过下去就是好的,清贫一生也没见过她羡慕别人家什么。


婆婆可不是没文化的家庭妇女。她是60年代初上海护校的正经毕业生,也算科班出身的小知识分子。婆婆是多年的护士长,护士长一般都是相对比较干练和凌厉的,有的被小护士背后称为“嬷嬷”,而她却是个面团似的老好人。老好人的结果就是累,护士们请假她就去顶班,从没在科里批评过谁和人红过脸。




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奉献带来了荣誉,婆婆当过劳模、三八红旗手,报告也做过几场。也因了这荣誉,人们习惯说:“劳模嘛,多做点应该的!” 所以在她退休前,公公承担着主要的做饭任务。我的先生是家里老大,七岁就会做饭和洗自己的衣服,这一点,我由衷感谢她的培养有方。


婆婆是浙江人,家乡的小镇名字极有韵味:泽国。新婚时我和他们去过一次,典型的江南水乡,下起雨来便是那首悠长的《雨巷》。在那里抬眼可见和丁香一样美丽的女子,娴雅端丽,白皙娇俏,而我的婆婆也曾是那样的姑娘,有照片为证的。她的皮肤是那种透明的白,能看见淡青色的血管。生得先生兄妹三个都是白里透红与众不同,尤其小姑子是明艳动人,像极了台湾第一美女萧蔷,引来追求者无数。因为这优良基因,我儿子在青春期时颇为苦恼,为了把自己晒黑,特意选在太阳最毒的时候去游泳,结果脱层皮又白了回来。


婆婆比公公早三年退休。她一退休,公公立马把工资卡和锅铲悉数上交,做起了甩手掌柜。原本婆婆的菜没有公公烧得好,但她特别耐心,几年下来,色香味都很不错,只是重口味的我们觉得清淡了些,不过小孩子们都爱吃。她炸薯条、做面拖虾、炸鸡翅,说家里的怎么都比肯德基好;她包粽子、蒸八宝饭,自己做甜酒酿、发豆芽,每年葡萄快下市时买许多来做成葡萄酒,不忘给我装一大瓶。


婆婆是水果控,最喜欢抢购超市的限时特价,常常用小推车抢回一堆,又送些到我家来,真的比我们买的便宜不少,品质口感也好。她手上没停过编织,三个小娃娃从小到大的毛衣裤都出自她手。在十几岁的儿子心里,奶奶是贤惠能干的中国女性典范,他常说我不像女人,奶奶什么都会,我什么都不会。其实我也会,只是有奶奶操持得这么好,就懒一下算一下。


婆婆超级爱吃海鲜。我们出去玩时遇有好的海产品都会记得捎上些。我在台湾买的虾酱和鱼子酱,她说非常地道,听说那么一小罐一百多,又心疼得要命。婆婆其他舍不得,肥蟹上市时却必定要买来尝的。她吃蟹有些上海人的讲究,一点点剔琢,两只蟹能吃上一个多小时,我们都没那个耐性。先生每年都送一大盒军山湖的大闸蟹让她过瘾,老太太管不住嘴,受不了那寒凉,吃得拉肚子却还要吃。我想,她可能并不全是贪恋美味吧,或许那些虾蟹螺贝里有家乡和童年的味道。




婆婆追剧的痴迷程度一般人比不上。她看过几乎市面上的所有韩剧,每每投入得忘记做饭,晚上熬到两三点也是常有,那些毛衣都是她追剧的副产品。公公有两件事很恼婆婆,一是她糖尿病不忌口,二就是熬夜追剧。 婆婆不理他,偶尔拌几句嘴,还是我行我素像个任性的小姑娘。


公公待人温和与世无争,对家里事也不太插手,只是有时会呵斥婆婆。儿子小时常发支气管炎,一输液基本要三天。天冷天热的抱去门诊也不方便,婆婆是护士,公公让她在家打。可儿子胖,静脉很难找,婆婆头皮针打得少眼神也不好,往往不能一针见血。儿子一哭,公公就会心疼得生气地骂。后来婆婆偷偷和先生说,你们还是抱去门诊打吧,你爸爸一骂我更打不来。


比如我们回去吃饭时,公公必亲自叮嘱好要买哪些儿子爱吃的菜,若婆婆少了一两样,他能当着小辈的面厉声指责,婆婆的眼泪哗地就流下来,弄得大家都挺尴尬。其实真的太多菜,像酒席一样,说了许多次没必要,公公仍是坚持如此。婆婆私下说听到我们来吃饭就紧张,头一天开始忙着采买准备,还唯恐老头子不满意。这几年我们就尽量张罗一大家人出去聚餐,免得七十多岁的婆婆辛苦。


七十来岁的婆婆迷上保健品。按说她也学医,不容易轻信,可偏偏一头扎进去,每年白送人家三四万万是有的。儿女劝过多少回也不听,说多了蹦出一句: “ 还没用你的钱!” 能把人噎死。大清早说是去晨练加买菜,偷偷跑去会场听课,拎回的纪念品出卖了她。家里莫名多出各种锅,她拿给我们用,说人家公司好大方,送的礼品,值好几千块呢!大姑子做手术当天,一家人说好一起去医院,临出门她让大家先走,她有点事儿晚点去,又去了会场。都说保健品是中老年人的后悔药,先生对老太太的走火入魔很无语,只能随她去,当花钱买开心。


公公和婆婆都是外地人,在本地没什么亲戚往来,和一般年纪的老人相比,于人情世故方面真的是很单纯。单位同事的红白喜事他们几乎都不随礼,其他复杂一点的就更加想不到。而我家在本地郊县农村,父亲很多人情来往,与我的公婆,也就是亲家之间,更是处处周到着,也是为我着想。公婆年纪大了,医院进出常有,父亲知道了一定会立即前往探视,该有的礼节一点不少。父亲这边若有大的宴请,也不会忘了他们二老,公公和婆婆怕身体受不了累,推辞了几回。我知道父亲并不会因此生隙,但终究还有继母,有些东西好说不好听,想来想去只能自己封个礼包,佯称是二老的心意,也好皆大欢喜。知道了老人的秉性,双方的有些事就不多说了,无牵无碍清淡如水也是一种方式。




公公一直对我很好,几乎没有让我感到委屈和不自在。婆婆在有些小事方面不太上心,比如说儿子读书时连书包之类都没想到送一个,更不用说生日等其他有纪念意义的日子,我曾经也觉得她太过淡漠。一些年后才领悟出,这么单纯如水不藏心机的婆婆,实在是利大于弊。因为不管你做什么,她不会把你臆断成别有用心,不会计较你的不周全,不会和你争执孰是孰非,对追求简单的我,真是再轻松不过。


都说相处好,同住难。我又比较注重个人空间,爱安静,希求不受打扰地看书写字。所以除了孩子太小的那几年,实在无暇分身操持一日三餐,其余时间我们都是自己做饭带娃,虽然辛苦但落得自在。


两位小姑都没有正式工作,生活和经济上常年依赖着娘家帮衬,所以公婆收入不算低,但一直手头都不宽裕。这种情形在旁人看来,有心无意的说法都有,说做女儿的不自觉,我这边独子独孙都没沾光。要说我当时一点情绪没有是假的,但心里清楚一件事,如果我们也去啃老,二老绝不会给脸色看。是我自己过不惯那一大家人挤挤挨挨的日子,再者让老人贴钱又贴力,良心上也过不去。


做了妈的都知道,最需要老人帮忙的就是孩子出生那几年,也是媳妇和婆婆最容易生龌蹉的阶段。我那时也常常被婆婆的有些做法弄得心拔凉拔凉的,只是体谅先生夹在中间的难处,加之生性不爱吵架,才竭力隐忍。自己又没有亲娘可以倚靠,嘴上不说心里是没真正看开,所以总一个人生闷气。现在想起来那时真傻,有可爱的宝宝,有美好的年华,却没有更开心地度过。可人就是这样,书上的道理千千万,终还是要过自己这一关。不经过那些事,也没有现在的我。


婆婆脾气好,来者不拒,可对待孩子的方式的确不科学。说过她是不操心的人,只管好吃饱穿暖,不哭不闹,不肯吃饭就喂,不写作业就算了,看电视打游戏都没节制。后来两个姑子的孩子都不爱学习,性格上也有不少问题,让他们的妈妈伤透了脑筋。我有时会庆幸自己没有懈怠陪伴和教育的责任,虽然当时是客观条件不允许偷懒。所以也常劝年轻同事,尽量自己带孩子,付出多少得到多少,老天爷在时间上是公平的。




爱屋及乌,难得糊涂。是我和婆婆相处多年的一点心得,没有大道理,也没有大智慧,都不是完人,更不去论什么褒贬是非。以责人之心责己,以恕己之心恕人,常怀此意,即便开始只能做到十之一二,也强过针锋相对势同水火。


不要过于夸大自我感受,多设身处地换位思考,会发现其实没那么多耿耿于怀。有过愤怒也正常,时间长了得放下。小人记仇君子感恩,愤怒就像是烧掉自己的房子, 只为赶走一只老鼠,多想点她对自己帮衬照顾的地方,至少有利身心健康。也不用去强求什么亲如母女,毕竟不是血脉的亲情,对你淡是本分,待你好是福分。而且有人天生不善于和他人太亲近,合适的分寸感,保持一碗汤的距离,用双方都接受的方式相处,就很好。


她是先生恩重如山的母亲,也是孩子心中慈爱的奶奶,你和她融洽了,他们会很舒服很坦然。而每一个善良的女人,都希望自己的亲人心情愉快不添堵吧 ?想通了这一点,小处不去生心,经济上不沾不靠,该尽孝尽孝,该出力出力,想来相处应该不会太难。


猜你喜欢: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